春耕將至,沈陽電力員工正全力檢修各項農田供電設施,排查供電隱患,確保農田順利灌溉,讓農民用電安全、放心。昨日,記者跟隨國網沈陽供電公司員工一同走訪了沈北新區(qū)兩個村子,對農網改造工程的實施,村民們贊不絕口,稱這項工程是“實實在在地好”。
春耕前 電力員工全力檢修農電設施
近日,記者一行來到了興隆臺錫伯族村。這里共有農戶450戶,農田約5000畝。未到春耕時,村頭的一處稻田地里,除了幾位電力員工在忙著檢修,根本看不到農戶。稻田里,依然是去年被割去大半截的稻秧,如雜草一樣沒過腳踝。“這是一處機井,去年新建的,馬上春耕了,我們全都檢修一遍。”在現(xiàn)場,一位電力員工表示。
國網沈陽市沈北新區(qū)供電公司黨委書記王飛飛介紹,去年,該公司完成總投資2935.5萬元的機井通電工程180項,新建機井臺區(qū)180座,安裝變壓器180臺,共解決通電機井691眼,受益灌溉面積3.6萬畝。為確保春耕農田灌溉順利,目前,電力部門對所有設施進行了一次大檢查。
70歲大爺贊嘆工程“實實在在地好”
“去年村里一共新建、改造將近110眼機井,都實現(xiàn)了機井通電,可覆蓋2000余畝農田。”興隆臺錫伯族村書記白榮彪介紹,機井通電工程完工后,改變了農民用柴油機發(fā)電的農田灌溉方式,不僅省時省力,而且還節(jié)約了不少成本。
“實實在在地好!”提到機井通電工程,今年70歲的佟大爺說出這幾個字。他說,以前農田灌溉采用柴油發(fā)電機,僅手搖啟動機器就得10多分鐘。自打動力電通到地里,一個人拿著電卡輕輕一刷,按個按鈕就可以完成灌溉了,操作非常方便。
不僅如此,機井通電排灌工程的實施還減輕了農民的經濟負擔,一畝地能節(jié)約40到60元不等。一旁68歲的安大爺表示,這個工程真是惠民,現(xiàn)在村里的很多柴油機已經成了擺設,有的干脆賣出去了。
一年節(jié)約農民灌溉成本180余萬元
當天,記者一行又來到了吳家村。在一處農田里,電力員工正在用吊裝架吊變壓器。“農田不像大馬路光滑平整,地里有水有泥,作業(yè)還不能傷秧苗。”說這話的是黃家供電所所長裴英偉,而檢修人員正在使用的吊裝架,就是他花4個月研制出來的。“這也是為農戶的一種貼心服務。”據(jù)介紹,該處正在安裝一個50千伏安的變壓器,電井灌溉可輻射150余畝農田。而去年該所新增的總維護量為233眼機井。
王飛飛表示,去年受益水田有3.6萬畝,可為百姓節(jié)約灌溉成本180余萬元。而2018年,沈北新區(qū)供電公司農網改造升級工程共計投入資金3386萬元,計劃完成線路改造工程6項,村村通動力工程9項,計量改造工程19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