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立冬。江南水鄉(xiāng)下了第一場冬雨,而內蒙古多倫的氣溫早已降至零下9攝氏度。從浙江到蒙東,相隔千里。如果不是參與特高壓變電站籌建,鄭飛平?jīng)]有想過,他會背上行囊,踏上這千里行程。
鄭飛平是浙江電力檢修公司特高壓援建項目成員,去年11月,他和同事夏世偉志愿申請到國網(wǎng)蒙東電力的特高壓建設現(xiàn)場幫扶,毅然踏上了前往內蒙古多倫的路。來到蒙東特高壓工程籌備現(xiàn)場,鄭飛平負責錫盟站二期工程旁站監(jiān)督和一期工程消缺工作。錫盟站籌備工作尚未結束,鄂爾多斯站的驗收也開始了。接到蒙東電力檢修公司特高壓籌備組的電話后,鄭飛平再次踏上1000千米的行程。
千里奔走
進入魏家峁
內蒙古的天亮得晚,氣溫降得早,9月底溫度已降至零攝氏度。正常而言,鄭飛平需中途在呼和浩特休息,然后轉車前往目的地鄂爾多斯站,行程至少要花48個小時。鄭飛平簡單準備了幾件棉服便趕往車站買票。大巴抵達呼和浩特車站已是下午3點。他一刻沒有停留,直接奔向售票口。
不巧,開往魏家峁的車票上午便銷售一空,鄭飛平只得暫時前往薛家灣鎮(zhèn),再轉車抵達。這么一折騰,鄭飛平到魏家峁已是晚上9點。一路上來不及吃上一口飯,他只能隨便吃幾塊餅干充饑。
魏家峁村位于黃土高原腹地,日照強烈,氣候干燥。進入深秋,植被消退,大風便開始了揚塵,空氣中懸浮著沙土。這里產(chǎn)煤,村子東北坐落著一座熱電廠,行走在室外,口中常會有沙粒和塵土的澀味。
第2天一早,鄭飛平奔走千里,花了整整一天時間,終于抵達了特高壓鄂爾多斯站。
不懼風沙
言傳身教忙
鄭飛平還沒來得及戴上準備好的口罩,鄂爾多斯站場地便狂風四起。“這里空氣中灰塵太大,好多人都感覺得了鼻炎,所以口罩是必備的驗收工具。”鄂爾多斯站籌備人員提醒鄭飛平戴好口罩,并一點點告訴他在這里驗收設備的注意事項。另外,這里的飯菜比較咸,加之氣候干燥,礦泉水也成了驗收時的必備工具。
待工作和注意事項交代清楚后,驗收正式開始。鄭飛平的任務是驗收站內1000千伏區(qū)域伸縮節(jié)、全站封閉式組合電器(GIS)局放監(jiān)測系統(tǒng)及六氟化硫氣體在線監(jiān)測系統(tǒng)。對他來說,有了在浙江籌建特高壓的經(jīng)歷,再加上全程參與了特高壓錫盟站的各項工作,驗收工作可謂輕車熟路。他一邊驗收設備,一邊言傳身教,向蒙東電力檢修公司的青年員工傳授關于開關、刀閘、變壓器等方面的知識。
“王宇,驗收工作不僅要依據(jù)驗收卡逐條逐項驗收,還要考慮設備運行后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因為戴口罩的緣故,鄭飛平說起話來不是很方便。他經(jīng)常摘下口罩,確保青年員工能夠聽得清楚一些,所以真正戴口罩的時間并不多。由于口唇經(jīng)常暴露在風沙中,他的嘴唇開裂了。
盡管如此,鄭飛平還是詳細講解了GIS驗收的關鍵部位,隨后又告訴青年員工如何與廠家人員溝通。就這樣邊驗收邊講解,他完成了205個1000千伏區(qū)域的六氟化硫氣室壓力表、31個局放監(jiān)測點驗收,確保每個監(jiān)測信號的通道傳輸均驗收正常。
以詩抒懷
寄托思鄉(xiāng)情
工作之余,鄭飛平會通過詩歌表達自己的情感。蒙東電力檢修公司的青年員工偶爾也會找他聊聊天。原來,鄭飛平的老家距離鄂爾多斯站不遠,可他從來沒有想過回老家一趟。當其他人問他原因時,他總是說:“現(xiàn)在驗收這么忙,等有空了再回吧。”
其實,他心里清楚,等這里的驗收結束,他還得趕回特高壓錫盟站。到那時,距離他老家又是千里之遠了。就這樣,鄭飛平和鄂爾多斯站的籌備人員一起,在驗收現(xiàn)場度過了國慶長假。
每個人都想家,鄭飛平也不例外。平時樂觀快樂的他,也有自己的表達思念的方式。鄭飛平喜歡讀點詩歌,偶爾也會嘗試寫作現(xiàn)代詩歌、近體格律詩。我們在他的筆記本上,偶然看到了這樣一首詩:
凌空的大雁排歌離去
請帶上我的那一頁家書
一面書寫思念
一面報送安好
家書到了,電話響了
我回答
生命需要遠行
一半承載責任
一半獻給青春
我贊美青春,贊美遠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