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與“以房養(yǎng)老”投資后,老人實際只拿到廣艷彬手寫的一紙借條(來源:中國青年報)
而正是由于這份委托書,母親的房產在她完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過戶了。為老人提供法律援助的北京市致誠公益刑事項目負責人武婕律師此前接受媒體采訪時介紹,涉案的30多位老人都在公證處辦理了類似的公證手續(xù)。
武婕律師:老年人在公證處簽的主要是兩份文書,第一個就是關于借款合同具有強制執(zhí)行力的債權公證文書,大概意思就是說這個借款合同一旦你逾期以后,我可以不經過法院訴訟,只要憑借這樣的公證書,就可以向法院申請強制執(zhí)行,可以執(zhí)行你的財產。
第二個公證的是關于一個委托書,委托這個中間人授權他所有關于處理房產的一切權利,包括抵押、解抵押包括出售,包括變更登記,甚至細化到更改網簽密碼、決定價款,這些所有和房子有關的所有的權利全部授權給這個中間人。
一80歲的受騙老人白天接到鄰居電話得知行李又被扔出來了,夜里老人在樓下整理他們的行李(來源:中國青年報)
據了解,老人們當時辦理公證手續(xù)的公證處包括北京市方正公證處、北京市中信公證處和北京市國立公證處,昨天下午記者撥通了北京市方正公證處電話,一位工作人員表示,目前正在處理此事。
方正公證處:我們現在正在處理,我們單位正在處理,有部分是在我們方正公證處辦理的。據我個人所知這些有些是有告知視頻的,因為這個事情不是強制要求嗎,在辦理的時候。錄音錄像不是強制要求,但是部分人是有的,并且所有的申請表都是當事人自己填寫的,所以說他們說完全不知道,我們肯定是覺得肯定是沒有證據材料支撐的。
被騙的老人們能否拿回房子?
2016年10月,多名老人被清出自己的原住房,他們的子女開始嘗試通過報警、找律師等途徑幫助老人維權。當類似的案件集中出現時,老人們的案子得以刑事立案,北京市公安局西城分局對廣某采取了強制措施。據了解,因涉嫌詐騙,廣某已經于2017年2月27日被北京市人民檢察院第二分院批準逮捕。目前,部分被騙老人仍然希望通過法律手段挽回損失。那么被騙的老人們能否拿回原本屬于自己的房子?面對此類騙局,老年人該如何防范?
為老人提供法律援助的北京市致誠公益刑事項目負責人武婕律師介紹,最初得知這一案件,還是源于去年開通的老年人法律維權專線。
武婕:這個案子是在去年北京市的老齡辦和致誠公益一起成立的這個專門針對北京市老年人法律服務維權工作站,全北京市的老年人的法律維權熱線也是從去年開始開通,我們是從去年接聽熱線接受咨詢,才開始慢慢知道這個案子的。這個案子的刑事本身程序長,走了好幾個月一年多,所以刑事暫時都是在過程中。民事這一部分我們有另外一個經驗比較豐富的律師,為三家經濟比較困難的老年人提供民事上的援助,在各個法院提議相關的訴訟,我們也是一民一刑這樣配合著來幫助這些老年人。
而目前老人們的維權面臨一定困難,由于無法確定老人簽署文件時是否知道法律后果等,很難取得對老人有利的證據。
武婕:肯定是有難度的,尤其是那個房產如果賣了一手,然后價格又很不合理,那么新的購房人不是善意第三人的話,這個房產還是可以回來。但是這個房子如果已經轉了多手,最后一手可能還真是一個正常的買房人,那你這個房子幾乎就有點難了。還有一個問題就是說即便房子回來了,老年人還和對方簽了借款合同,這個借款可能你還是要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