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9月下旬起,“營改增”這一近年來中國難度最大、最復雜的稅制改革將進入下一個重要階段:改進問題。
今年5月1日起,營業(yè)稅改征增值稅試點在中國全面推開。如今,這項本屆政府成立以來最大規(guī)模的減稅措施已顯現成效。據官方數據,新納入“營改增”的建筑業(yè)、房地產業(yè)、金融業(yè)和生活服務業(yè)四大行業(yè)稅負增加戶數占比從5月的3.9%下降至6月、7月份的1.2%,減稅面越來越寬;減稅規(guī)模加大,前7個月“營改增”整體減稅總計2107億元人民幣。
但改革推進過程中也產生了一些問題。因“營改增”涉及面廣,相關政策較復雜,有些納稅人一時掌握不全,未能充分享受稅收優(yōu)惠政策;有些納稅人對增值稅抵扣機制不熟悉,也未及時調整經營模式、改進財務管理,致使稅負有所上升。
此外,“營改增”改革催生大量新業(yè)務,一些老辦法亟待調整更新;納稅服務也有待繼續(xù)優(yōu)化。
妥善解決這些問題,是防止改革在執(zhí)行中變味、走樣的題中應有之義,也是保證“營改增”切實發(fā)揮積極效應的必然要求。
中國國家稅務總局局長王軍日前要求,各級稅務機關要以“顯微鏡”般的眼力和“探測器”般的精準,排查“營改增”改革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建立清單,強化責任,明確時限,一一改進和完善。
國稅總局宣布,改進問題這場“戰(zhàn)役”將分三個階段進行。從9月下旬至10月20日為第一階段,主要任務為查找和改進面上的問題;10月21日至12月下旬為第二階段,結合前期稅負分析,研究提出并落實改進完善政策措施的建議;12月底到2017年1月底為第三階段,對“營改增”整體運行情況進行總結、評估、改進和提高。
王軍指出,對個別稅負上升的納稅人,要引導其用好增值稅免稅項目和抵扣機制,使其充分享受改革紅利;對制度滯后于形勢發(fā)展要求的,要抓緊制定;對制度操作性不強難以落實的,要抓緊完善。“通過上下聯動、內外并促,使改革試點在不斷解決問題中逐步趨于完善。”(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