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腦殼金礦中深部礦石中金品位較低,含Au為2.44克/噸,含Ag僅為2克/噸,其它有用元素含量甚微,含有雄黃、雌黃及少量碳質,這些有害物質對金浸出影響較大。金主要以獨立金礦物形式存在,其中以自然金為主,其次有銀金礦、金銀礦。礦石氧化率高,蝕變強烈,金屬礦物含量少,非金屬礦物含量大。其主要金屬礦物為褐鐵礦,其次有赤鐵礦、菱鐵礦、黃鐵礦;非金屬礦物主要為石英、方解石、長石類及粘土礦物,屬難處理礦石。
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綜合利用研究所采用“浮選除去砷礦物、銻礦物、碳質及黃鐵礦等影響金浸出的有害礦物,浮選尾礦進行氰化浸出,浮選精礦經過處理后再回收金”的方案,大幅度提高了金的浸出率,降低氰化物、保護堿等藥劑消耗。在磨礦細度-200目93.6%,合理的藥劑制度下,試驗獲得了浮選精礦金品位16.88克/噸,回收率42.15%,尾礦品位1.51克/噸。浮選尾礦氰化浸出16小時,金作業(yè)浸出率為82.12%,銀作業(yè)浸出率50%。金精礦在常壓90℃條件下,加入組合催化氧化劑B預處理4小時,可將碳質和雄黃、雌黃等有害雜質氧化,金作業(yè)氰化浸出率可達95.5%,達到了預期目的。
試驗研究表明,礦石中存在的雄黃、雌黃及少量碳質對金的浸出影響很大,常規(guī)氰化浸出時,金浸出率僅為62%~65%,采用浮選-尾礦氰化浸出、金精礦催化氧化預處理-氰化浸出工藝,金浸出率可提高到87.76%。初步分析表明,當原礦金品位在3.5克/噸以下時,堆浸生產經濟效益相對較好。建議對中深部礦石開發(fā)利用時,應重點考慮礦石金品位的高低,若在3.5克/噸以下,仍然采用堆浸工藝。
該項技術研究成果為開發(fā)該礦山提供了重要參考依據,可適用于同類型礦山企業(yè)的技術改造或新礦山的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