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huán)保部10日公布,2017年10至12月,京津冀大氣污染傳輸通道“2+26”城市PM2.5平均濃度范圍為49至97微克/立方米,平均為71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34.3%。
環(huán)保部有關負責人介紹,28個城市中,平均濃度較低即空氣質量相對較好的前3位城市依次是北京、廊坊和天津市;平均濃度較高的前3位城市依次是邯鄲、石家莊和邢臺市。
2017年8月,環(huán)保部等10部門聯合京津冀、山東、山西、河南等6省市政府制定《京津冀及周邊地區(qū)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方案第一次提出秋冬季大氣質量改善目標,即“2+26”城市PM2.5平均濃度和重污染天數雙雙同比下降15%以上。其中,北京、天津、石家莊和太原等城市,采暖季PM2.5平均濃度改善目標最嚴格,要求同比下降25%;傳輸通道其他城市,設定了22%、18%、15%和10%不同檔次的PM2.5改善目標。
這位負責人說,根據中國氣象局、中科院等多個單位的預測分析,今年1至2月氣象條件總體不利,北方地區(qū)靜穩(wěn)天氣發(fā)生概率較高,京津冀大氣污染擴散條件偏差。其中,1月上旬冷空氣偏強、污染過程較少,預計1月下旬至2月上旬冷空氣偏弱、污染過程較多。(記者曹紅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