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商室的爭論
紅警期間,每日兩次會商中,對預報中的一些要素,預報員之間也會存在分歧,而產(chǎn)生爭論。比如,在紅警啟動前,是否會出現(xiàn)2日嚴重污染,曾引發(fā)一場兩位首席的爭論。
據(jù)介紹,在北京市環(huán)保監(jiān)測中心,有14名空氣質量預報員,其中首席預報員5名,三名有著十年以上預報經(jīng)驗,這在其他城市絕無僅有。
王欣說,其中一位首席預報員認為,考慮到區(qū)域傳輸?shù)囊蛩兀竺嫖廴炯又?,北京將達到嚴重污染水平。而另一位首席預報員則認為,因19日、20日,受弱冷空氣影響,北京空氣質量將有短暫好轉,或不至于出現(xiàn)嚴重污染。
雙方爭論激烈,最后由當天的主班拍板。“這種預報生態(tài),其實十分珍貴,絕無僅有。”王欣說。
而最后的事實證明,兩位首席說的都沒錯。王欣說,只是19日、20日弱冷空氣的影響,對部分地區(qū)起效,比如懷柔、密云一度達到二級良,但對全市影響有限。
跑贏各種不利
22日,北京此次重污染過程如期結束。而這,與7日前的判斷基本一致。
其實,預報并不能做到100%準確。在此次成功預報后,王欣和同事仍不忘記給自己潑盆冷水。
預報的準確率從70%到80%,從80%再到85%,其實每一步都很難。王欣說,只能不斷積累經(jīng)驗,對下一次有更好把握。
“但其實,現(xiàn)在的大氣質量正在一個快速改善的過程中,污染源的變化可能比你經(jīng)驗積累的速度更快。”王欣說,雖然重污染仍在發(fā)生,但可以看到從2013年,北京的PM2.5年均濃度還是在一個快速下降的通道里。
“所做的工作還是跑贏了各種不利,包括大范圍持續(xù)的靜穩(wěn)天氣。”王欣說。據(jù)了解,前11月,北京市PM2.5平均濃度6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9.5%,而在此次紅警之后,北京的PM2.5年均濃度或將漲至70微克/立方米以上,但和去年的80.6微克/立方米相比,改善仍是顯而易見的。
重污染尋蹤
16日
傍晚開始,污染物濃度波動上升,南部率先進入重污染,南北空氣質量差異較大。
17日
第一次濃度明顯上升,迅猛增長,全市進入第一個全天5級重污染。
18日、19日
城區(qū)和北部弱冷空氣擾動,污染濃度出現(xiàn)波動,但全市整體仍處于5級重度污染。
20日
重污染過程迅速積累,到達6級嚴重污染級別。京西南邊界點,小時峰值濃度達691微克/立方米。
21日
污染濃度處于高值,但仍處于嚴重污染。下午13時,全市污染峰值出現(xiàn),達432微克/立方米。
22日
中高空大氣降溫,垂直擴散轉好,污染濃度下降,全天輕度污染。
23日
改善至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