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新華網(wǎng)報道,21日,世界首條新能源空鐵試驗線在成都投入全線試運行,試驗線全長約1.4公里,空鐵運行時速近60公里。
據(jù)悉,新能源空鐵是以鋰電池動力包為動力源的空中懸掛式軌道列車系統(tǒng),整條試驗線由乘客車站、正線軌道箱梁、右線軌道箱梁、彎道段、上下坡段、客車車廂、靜調庫、大功率鋰電池動力包構成,可以測試新能源空鐵在直線、彎道、爬坡行駛時的性能。專家團隊將通過一萬公里的實驗運行,對空鐵運行系統(tǒng)進行全方位的測試,確定新能源空鐵技術執(zhí)行標準。
“空鐵”的時速可達60公里,和普通地鐵接近,一列空鐵最高承運量為230人。車廂就掛在約8米高的軌道梁上,車廂內部與公交車無異,白色的車門、藍色座椅、把手,車窗明亮。無論上坡還是轉彎,“空鐵”運行平穩(wěn),除偶爾有輕微的抖動外,并無劇烈的顛簸。
計劃明年在成都建兩條“空鐵”
據(jù)悉,新能源“空鐵”項目由中唐空鐵集團有限公司發(fā)起研發(fā)并投資。中唐空鐵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唐通介紹,目前已有新疆、貴州等地政府對新能源“空調”表示出興趣,并且成都已經(jīng)規(guī)劃出兩條新能源“空鐵”線路,一條是寬窄巷子—武侯祠—杜甫草堂—青羊宮的精品旅游線,目前正在做前期勘測,預計明年可以施工;另外一條“空鐵”線路為雙流機場至雙流老縣城,該線路長約20公里,目前已經(jīng)完成規(guī)劃,預計明年春節(jié)將施工建設。
翟婉明介紹,較之普通城市交通網(wǎng)絡,新能源“空鐵”優(yōu)勢明顯,“空鐵”的軌道通過堅固輕巧的立柱架設于空中,占地面積少,盡最大可能減小拆遷量,不會改變城市的原有交通設計。此外,新能源“空鐵”投資少、工期短,每公里建設成本僅為地鐵的八分之一到五分之一,采用模塊化制造、流程化組裝,施工簡便,建設周期短,全部工程一年內便可投入運營。
如今的城市雖然地下有地鐵、地上有輕軌,但擁堵的問題依然沒有得到解決,“空鐵”的目的就是在不改變原有城市交通布局的前提下,增加城市交通網(wǎng)絡的運力。
中國是第三個掌握空鐵技術的國家
早在1898年,德國人伍珀塔爾在烏帕河上架設建造了全球第一條單軌懸掛鐵路系統(tǒng),1903年全線通車,線路長13.3公里,迄今這條世界上首條單軌懸掛鐵路系統(tǒng)已運行了113年。
中國是繼德國、日本后第三個掌握空鐵技術的國家。新能源空鐵將鋰電池包代替高壓電用于列車的牽引動力,在世界上屬于首創(chuàng),具有無廢氣排放、續(xù)航里程長等優(yōu)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