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資訊】
《華爾街日報》刊文稱,中國的石油行業(yè)進入了挑戰(zhàn)重重的新階段——國內石油產量長期下降,這一變化在全球范圍內具有重要的意義。據(jù)報道,國內的石油產量在去年達到最高水平430萬桶/日。多年來,由于國內石油需求激增,中國勉強能從日益老化的油田中獲益,但由于缺乏新的可開采的油田來保持產量增長,近年來油價的大幅暴跌也導致國有石油巨頭停止開采生產力低的油井,造成國內石油產量的下降。與此同時,隨著石油產量的下降,國內新增的石油需求都需要依賴國外進口的石油才能得以滿足。
這也標志著一個根本轉變:中國不再把能源獨立作為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與此同時,原本就是產油國必爭之地的中國更成為產油國的“香餑餑”。目前中國的四大石油進口國分別是沙特、俄羅斯、安哥拉和伊拉克。上個月安哥拉向中國進口的原油同比上漲23.3%至472萬噸,超過沙特和俄羅斯成為中國第一大原油供應國。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進口國和消費國,但同時也是第四大產油國,這有助于抑制石油的進口量。但現(xiàn)在國內石油產量下降,油價很可能會隨著中國對外的石油需求增加而上漲。
星權個人觀點: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進口國和消費國,產量的逐步降低,進口量的逐步增加,更大的緩解國際原油市場上的供給問題,原油的需求也將進一步擴大,反映出油價將會得到提升。對于投資者來說油價將會出現(xiàn)反彈,操作上低渣為主高估為輔。每天實時原油市場消息分析關注公眾號潘星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