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以來,貴州省內火電廠電煤存量不斷下降,10月9日全省火電廠存煤可用天數9.8天,進入黃色預警狀態(tài)。
受汛期來水偏少影響,9月底貴州水電蓄能同比減少40億千瓦時,貴州水火電發(fā)電能力均受到較大影響。南方電網公司積極采取措施,全力保障貴州今冬明春電力供應。
南方電網公司采取的主要措施有:一是向貴州省政府進行了專題報告,促請政府進一步加大電煤協(xié)調力度,力爭電煤日均進煤量盡快恢復至24.5萬噸以上,必要時啟動全省電煤應急保障響應。二是充分發(fā)揮大電網資源優(yōu)化配置平臺的作用,9-10月調減黔電送粵電量7.2億千瓦時。結合西電東送通道裕度及廣東消納能力,視情況組織開展云南、貴州送電電量置換,協(xié)助貴州蓄水存煤。三是配合貴州省政府制定省內有序供用電方案。按照“確保安全、快速響應、有保有限、公開公正”的原則,確保電網安全穩(wěn)定運行。限制高耗能、高排放行業(yè)企業(yè)用電,促進節(jié)能減排、產業(yè)結構調整和增長方式轉變。四是加強調度管理。及時向省政府相關部門、發(fā)電集團各電廠等發(fā)布電煤預警信息23次;通報2家違律違規(guī)、電煤數據上報不實的電廠,嚴肅調度紀律;進一步強化對相關設備的運行維護、綜合停電工作統(tǒng)籌安排等工作,有序保障貴州省內電力供應。
對此,10月13日貴州省就電煤供應形式和問題召開專題會議,研究加強電煤供應保障的相關政策措施。
電煤一直是困擾貴州電力發(fā)展的一個重要因素,為此貴州省曾一度發(fā)文控制省內煤企煤炭出省。為盡量減少煤炭出省,對出省煤炭每噸征收30至70元不等的煤炭調節(jié)基金,并用這一基金來平抑貴州省電煤市場。但效果并不明顯。今年以來受去產能的影響,電煤緊缺再度上演。
貴州是我國南方最大的產煤省區(qū),也是“西電東送”的主戰(zhàn)場之一。全省煤炭探明儲量549億噸,比江南12省總量還多100億噸。但受多重因素制約,貴州屢陷“產煤地沒煤燒”的怪圈。
西南區(qū)域內煤炭供求不平衡是導致電煤緊張的主要原因之一。廣西、重慶、湖南、四川、云南等地屬于貧煤省份,從北方購煤運距較遠且成本高,隨著經濟的快速增長,這些地區(qū)對貴州煤炭的依賴性不斷增強。
與此同時,受地質構造復雜、證照辦理緩慢等因素影響,貴州大煤礦建設滯后,而小煤礦受政策和安全條件的限制,產能也在逐步萎縮。貴州增長緩慢的煤炭產量難以滿足西南區(qū)域內的能源需求。